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游戏更新 游戏更新

第五人格空军gr-第五人格空军羞耻

tamoadmin 2024-10-28 人已围观

简介1.什么是高功能反社会型人格2.家长必须知道孩子成长的5个心理发展阶段3.弗洛伊德人格发展五个阶段是什么?4.怎么去判断自己人格健全什么是高功能反社会型人格高功能反社会型人格:①继发性精神病的一种,但也有人天生具备相关特质;②区别于普通的反社会人格,往往因认知水平超越社会平均水平,而产生反社会倾向;③根据身处环境的不同,患者对社会的影响会非常两极化,相当有贡献或极强的危害性。反社会人格障碍虽然经常

1.什么是高功能反社会型人格

2.家长必须知道孩子成长的5个心理发展阶段

3.弗洛伊德人格发展五个阶段是什么?

4.怎么去判断自己人格健全

什么是高功能反社会型人格

第五人格空军gr-第五人格空军羞耻

高功能反社会型人格:

①继发性精神病的一种,但也有人天生具备相关特质;

②区别于普通的反社会人格,往往因认知水平超越社会平均水平,而产生反社会倾向;

③根据身处环境的不同,患者对社会的影响会非常两极化,相当有贡献或极强的危害性。

反社会人格障碍虽然经常发生违纪行为,但与一般犯罪是有区别的,尽管二者对所犯罪行为均负有完全责任能力,司法精神科医生和司法工作者应区分反社会人格犯罪和不法分子作案:

①一般犯罪者往往有计划和有预谋地达成犯罪,反社会人格多不能;

②犯罪者违法目的明显,反社会人格多受情感冲动支配,犯罪动机较模糊;

③犯罪者在他人受害时作案手法隐蔽和狡诈,企图逃避罪责,反社会人格害人害己,而对自己的危害尤大;

④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较少造成凶杀或其他严重案件以致判处极刑;

⑤一般犯罪的人格固然是有缺陷的,但未达到人格障碍程度,而反社会人格则在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沉重的影响,反映在生活的各个侧面出现持续和长期的行为障碍。

扩展资料: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人群的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通常在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方面具有异常的行为模式。常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18岁以前)就出现品行问题,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学因素在犯罪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已发现人格障碍与某些基因的多态性或基因突变存在关联。但人的行为改变绝非单一基因变异所致,重视环境因素,尤其是个体早期成长生活的家庭环境,对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人群的防治尤具积极意义。

反社会人格障碍与表演型人格障碍有较多重叠,他们均具有情感肤浅、情绪不稳定、高度利己主义等特点(Lion,1980)。关于反社会人格、表演型人格和癔症三者间关系引起精神病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关注。

Robins(1966)发现行为指导所咨询的反社会人格女孩到成年时诊断为癔症。Guze等(1971)报告相当多的癔症个人史中有反社会行为,其家族中亦有较高的反社会行为或违纪者。Guze(1920)注意到妇女癔症和社会病态之间高度相关。

Carethers(1975)提出“精神病态和癔症”假说,他认为在同样基础上,男性发展为精神病态,妇女则导致癔症。Lilonfield(1986)推断,表演型人格是基础并起媒介作用,如为男性则发展为反社会行为,如为女性则发展为癔症(Briquet综合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家长必须知道孩子成长的5个心理发展阶段

对于孩子的成长相信每个家长都是操碎了心,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了解这几个心理发展阶段可以帮助爸爸妈妈们更好的理解和培育小孩,家长们请耐心看完,相信对你会有一些帮助!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分别是:

第一阶段 婴儿期(0-3岁)

婴儿期分两个小阶段分别是婴儿前期和婴儿后期;

婴儿前期(0-1.5岁)

婴儿期分婴儿前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1.5-3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第二阶段 幼儿期(3-6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第三阶段 童年期(6-12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第四阶段 青少年期(12-18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第五阶段 成年期(18岁以后)

成年期分为三个小阶段分别是成年早中晚期;

成年早期(18-25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

成年中期(25-60岁)

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60岁以后)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我们主要来谈一个孩子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成长心理发展部分普遍规律:

一、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需求是,解决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简单来讲,也就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在孩子0-1.5岁这个阶段,是安全感建立最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的重心放在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上,让孩子充满基本信任感。安全感建立最重要的因素是妈妈的有效陪伴。

安全感好的孩子,会有爱的归属感,知道自己是有人爱的,是值得被爱的。孩子自尊、自信水平相对高、愿意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往往较好。

二、婴儿期(1.5 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1.5-3岁阶段主要特征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明确自己和世界是分离的,自己和其他人也是分离的,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孩子会产生 探索 的需求。

这个阶段对孩子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意志力、专注力,培养好的习惯模式等很重要。

比如:孩子在 探索 水瓶装水和倒水,家长却担心搞湿衣服等阻止孩子 探索 ,或虽允许孩子玩,却隔一会过去喂一口水、给一个水果,或擦手、加衣服等打扰孩子的行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停被打断,孩子好的专注力能形成吗?到孩子上小学或长大,又去抱怨孩子专注力不好影响上课和学习?

关健时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事半功倍!

三、幼儿期(3 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这个阶段也是孩子们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孩子绝大多数的能力雏形都是在这个阶段迅速发展,包括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个阶段的孩子最为关键的心理发展任务是探究。

1.5-3岁是 探索 期, 探索 是认识事物的表相而进行的行为,而3-6岁的探究期则是为了深入的认识事物而进行的行为,这个时候就不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相上了,而是会在了解事物表相之后,继续深入到事物的内在规律,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有目的的 探索 ,也就是探究,探究事物内在究竟是什么。

孩子探究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内在能力,都会逐渐在这个阶段得到迅速的发展,比如孩子的学习力、想象力、创造力、责任感、勇气、挫折抵抗、问题解决、情绪管理等等。

“3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阶段是孩子成长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期!

其次,这个阶段还有一个显著的心理发展需求,人际交往。

3-6岁是孩子进入幼儿园学习的阶段,在幼儿园里,不论孩子是否愿意,都需要主动或被动的与他人接触和交往,所以这个阶段孩子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

幼儿园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小班、中班、大班)

小班:3 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 行为受情绪支配 3 4岁的幼儿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会也受理智支配。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2、 爱模仿 3-4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可能也想玩这个;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想要这个。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要求,同理孩子的需求心理,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3、 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由于3-4岁幼儿思维很具体,很直接,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对幼儿提出要求也要具体,同时教育要多使用正面教育,讲反话很可能是无效的,孩子听不懂或不会联系。

中班:4 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泼好动。

2: 活泼好动 4、5岁的中班儿童介于小班大班之间,既不像3岁孩子那样“乖巧听话”,又不像5、6岁那样“懂事“,这阶段孩子主要特征更“活泼好动”,或被大人冠以“太淘太皮”。不少研究发现,4、5岁是幼儿许多心理品质发展最快的时期。

3: 思维具体形象 4、5岁儿童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解决简单问题时可以不再依赖实际的尝试性动作,但必须借助于事物的形象。事物的形象常常影响他们的思考和对问题的理解。 比如,在他们的头脑中,“儿子”的形象是小孩或年轻人,而长胡子并满脸皱纹的人是“爷爷”的特点,因此,当听人说某个符合爷爷特点的人是某某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解。或往往是这样理解事物;比如:“能吃苦”的意思就是“能吃掉很多带苦味的东西”;而孔融“让梨”,是因为“他人小,大的梨吃不了”。

大班:5 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 好学、好问、好探究 5、6岁儿童不光问“是什么”,还会问“为什么”?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这个年龄的孩子也特别喜欢拆拆卸卸,他们把玩具 汽车 拆开,是为了看看它里面有些什么,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发音?想拆收音机是要找里面说话的阿姨。所以家长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多多耐心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或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也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一些可以自由摆弄的材料,支持他们的探究行为,对探究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多采取接纳、宽容的态度,并在他们需要时可以适当提供帮助。

2: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

例如,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属性分类;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由于大班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萌芽,可以进行简单的科学教育,参观科谱知识类,多接触大自然,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3: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5、6岁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显得比较有“主见”,有了相对稳定的人格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好动,有的安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温和,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表现出绘画才能等等。

四、儿童期(6 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3-6岁阶段是孩子能力高速发展的阶段,6-12岁阶段是孩子能力凝固成型的阶段,所以3-6岁如果已经错过了,6-12岁阶段尽量要把握好,这是孩子调整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发展得相对比较完善了,部分能力接近成人的水平了。

这个阶段心理成长的关键任务是能力,通过竞争形成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容易进入竞争状态,也对竞争特别感兴趣,一个普通的行为,引入竞争概念,孩子更多愿意积极参与,这个阶段的孩子通过竞争去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同时也通过竞争去优化和调整自己。 这个阶段发展如何影响孩子许多优秀内在品质,比如坚毅、自控力、同理心、进取心、自尊心,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多方面能力,比如表达能力、抗挫能力、面对挑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如果发展不太好,孩子非常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状态,不愿意尝试、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不愿意对外表达等等。

五、青春期(12 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青春期是一个发展时期;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育成熟的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变化时期;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

孩子的自我意识在青春期会出现质的变化,追求人格独立和自主,独立性增强。 青春期更容易成为叛逆期,是因为绝大多数家长骨子里认为孩子还小还带有控制孩子的思想,可是孩子却常常以激烈的反抗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青春期的孩子已经不愿意接受被成人控制了。

青春期最主要的心理特征是自我意识完全独立,形成了真正的我。这个阶段发展出来的心理特征大多是人生方向、内在动力、 社会 性、自我定位、世界观和价值观等等。 这个阶段和孩子相处建议:完全当大人对待。尊重、民主、自由、引导为主旋律。

青春期最关键的教育点是亲子关系的处理,亲密而又不越界的亲子关系。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心理发展普遍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孩子需要的教育和帮助,不拔苗助长、也不错失好时机,特别在陪伴孩子成长0-12岁的关键期,明白孩子所需,如及时雨般恰如其份,灌溉孩子营养所需,为孩子一生打下扎实良好的基础,事半功倍! 不留遗憾!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五个阶段是什么?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家,也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和理论对心理学、哲学、文化和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被称为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格的形成是由早期经验和童年经历所决定的。他将人格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口腔期(出生-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口腔和进食。因此,婴儿的生理满足和安全感来自于吃、吸和咀嚼。如果婴儿没有得到足够的母乳喂养或被离开母亲的怀抱,会导致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

第二阶段

肛门期(1岁-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和排泄。如果父母过于强调干净和整洁,或者是过于宽容和放任,都会影响儿童的控制感和权利感。这个阶段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

第三阶段

期(3岁-6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和性别特征。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时期的经历对后来的性格形成和性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果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或者是受到性压抑和约束,都会导致后来的性格问题。

第四阶段

潜伏期(6岁-12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进入学龄期,开始接受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孩子开始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形成自己的道德和伦理观。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形成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关键时期。

第五阶段

生殖期(12岁-成年):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进入性成熟期,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和身份认同。这个阶段的经历对个体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个体没有得到足够的和支持,或者是受到性压抑和歧视,都会导致后来的性别焦虑和性格障碍。这五个阶段的经历对于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个体在这些关键时期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满足,就会形成健康、成熟、自信的人格;如果遭受缺乏或受到压抑、约束,就会形成不健康、不成熟、焦虑的人格。

其他思想

弗洛伊德还认为,每个人都有着潜意识,潜意识深层的欲望、冲动、压抑和防御机制会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个体可以发掘和理解潜意识中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控制自己,发展健康的人格和关系。

争议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虽然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领域,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其中一些争议包括对于理论依据和证据的质疑、对于生物和环境因素作用的忽略、对于性别和文化差异的忽视等。因此,弗洛伊德的理论仍需要经过更多的研究和探讨,以完善和发展。

怎么去判断自己人格健全

健康人格者的共同特征主要是能自我控制.有个人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发生变化。具有健康人格的人首先是心理健康者,他们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已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善与恶,并容忍和认可它们;他们不是生活在过去的往事之中,而是坚定地立足于现在,并着眼于未来的目标和任务。健康人格是一种在结构.上和动力上向崇高人性发展的特征,表现出人格的完整.统一和稳定等特点,是人格特征的完备结合。

在心理学历史上,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对健康人格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述。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 健康人格是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和谐统- -. 健康的人格结构是平衡的,自我有足够的力量鉴别现实,协调本我、环境及超我之间的冲突,因而能满足需要,对冲动进行合理的控制和选择,较少压抑自己的感情.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人建设性的工作。新精神分析学派对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提出批评,更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如阿德勒认为,健康人格是指具有社会兴趣.即能够尊重他人的存在价值.对其有手足般的感情。他非常强调社会兴趣,认为这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目标,只要拥有社会兴趣,就不会非理性地同他人竞争。荣格则认为,健康人格也即个体意识到被压抑的“阴影”方面,并表现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之中,以超越最初获得的那种“社会化".发现自己被压抑的原因。里奇(W. Reich)认为,健康人格是没有“肌肉盔甲”,从压抑中解放出来,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行为主义者则认为,健康人格就是胜任和自我控制,而这种适应能力以必然性的强化规律为基础,只要遵循这种规律,就可能使需要得到满足而避开危险。